彩虹
彩虹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D%A9%E8%99%B9
(一)彩虹是氣象中的一種光學現象,又稱天虹,簡稱虹。
(二)彩虹的七彩顏色:西方的說法是:紅、橙、黃、綠、藍、靛、紫,源於科學家牛頓分解七原色後取的名字。
(三)彩虹的出現:
1. 彩虹最常在下午,雨後剛轉天晴時出現。這時空氣內塵埃少而充滿小水滴
2. 另一個經常可見到彩虹的地方是瀑布附近。
3. 在晴朗的天氣下背對陽光在空中灑水或噴灑水霧,亦可以人工製造彩虹。
(四) 彩虹原理:
1. 彩虹是因為陽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
2. 陽光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內亦以不同的角度反射。當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為強烈。
3. 陽光進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後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後離開水滴時再折射一次。
4.天上的彩虹,是太陽光經無數小水滴兩次折射和一次反射造成的。
5.不同波長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
6. 藍光的折射角度比紅光大,由於光在水滴內被反射,所以觀察者看見的光譜是倒過來,紅光在最上方,其他顏色在下。
7. 它的位置必定是在太陽的相反方向。
8.當太陽在空中高於42度時,彩虹的位置將在地平線以下而不可見。這亦是為甚麼彩虹很少在中午出現的原因。
9. 倘若在飛機上,會看見彩虹會是完整的圓形而不是拱形,而圓形彩虹的正中心則是飛機行進的方向。
10.1307年時已有歐洲人提出彩虹是由水滴對陽光的折射及反射而造成。
11.笛卡爾在1637年發現水滴的大小不會影響光線的折射。他以玻璃球注入水來進行實驗,得出水對光的折射指數,用數學證明彩虹的主虹是水點內的反射造成,而副虹則是兩次反射造成。他準確計算出彩虹的角度,但未能解釋彩虹的七彩顏色。
12.牛頓以玻璃稜鏡展示把太陽光散射成彩色之後,關於彩虹的形成的光學原理才全部被發現。
(五) 霓的原理
1. 在平常的彩虹外邊出現同心,但較暗的副虹(又稱霓)。
2. 副虹是陽光在水滴中經兩次反射而成。
3. 最強烈的反射角出現在50°至53°
4. 因為有兩次的反射,副虹的顏色次序跟主虹反轉,外側為藍色,內側為紅色。
97.7.27〈日〉
下午六點多,出現完整、美麗、巨大的虹與霓,叫人讚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