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0億飢餓人口
全球10億飢餓人口 糧食分配不均2011/05/11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超過10億人面臨飢餓威脅,外界一直以為,因為各地天災不斷,導致農業生產大減,可是現在有奧地利導演,拍攝影片深入探討問題,發現造成飢荒的主要原因,並不只天災,還有背後人為操作導致的結果,就像餵不飽的地球。
結穗飽滿的小麥,維也納的小麥農夫準備收成,卻臉上卻沒有喜悅。維也納農夫:「假設今天一噸小麥,賣100歐元,如果你拿來跟運費以及冬天時灑在馬路上的鹽巴,這些開銷比較,會非常驚訝,運送過程加起來的成本,都比小麥的價格還高。」
一個個麵包完成品,沒有被送入口、吞下肚,卻是被集中起來,集體銷毀,維也納每年有200萬公斤麵包滯銷,換算起來,每天丟棄的數量,足夠供應奧地利第二大城,多達30萬居民所需。
而在歐洲種植玉米,卻是另有用途。農夫:「我收成玉米,都是要作為燃料,全部都直接送進火爐。」
法國漁商:「抓著魚頭、魚身還能維持直挺,來自大漁船拖網捕到的魚,抓住魚頭,魚身就倒了,當然價格也差很多。」
新鮮影響價差,專跑遠洋的大漁船,新鮮度自然不能相比,價錢便宜,又可以大量捕捉,破壞水產的均衡,小漁商抱怨,歐洲推行的「糧食儲存計畫」,人為操作,反而讓問題更嚴重。巴西民眾:「我們過的真的很不好,飢餓的問題非常嚴重,這裡沒有工作,有工作,我們才能買東西吃。」
1/4人口處於飢餓的巴西,東部的貧窮村落,沒飯吃已經是家常便飯,小狗也是剩皮包骨,可是附近的大批土地,被財團開發,用來種植大豆,可憐的居民,卻看的到、吃不到,因為這全是要出口到歐洲,作為牲畜飼料的庫存,造成飢荒,糧食分配不均是原因之一。
聯合國全球糧食書記官:「假如你買歐洲的蔬果,例如馬鈴薯之類的價錢,竟為當地農產的1/3,塞內加爾當地佃農,就算在自己土地,每天頂著烈日,辛苦耕種18小時,卻還是養不活自己。」
全球一年多達10億人面臨飢餓,背後隱藏的問題,是生產不足而不能餵飽,還是不肯給他們食物,答案顯而易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