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生活-禮儀 從小就要教

〈專家開講〉禮儀 從小就要教2010-7-5
文/記者陳思嫻
國際禮儀專家陳弘美建議不要一直以物質餵養孩子,應該要讓孩子接觸大自然,擴大孩子的感官……
作家李昂告訴陳弘美:「吼歐,妳很誤導ㄋㄟ!」原來,國際禮儀專家陳弘美曾寫過一本書《名媛養成班》,讓人誤以為這是一本教人如何「跑趴」或買名牌的「上流社會」書籍,沒想到,《名媛養成班》談論的卻是生活的基本禮儀。
它其實是一本教育指南、適合父母教育孩子的工具書。
<生活教育至上>學習禮儀 要有方法
陳弘美認為我們的社會需要提升人文素質,真的需要有人站出來談禮儀這件事,尤其應該注重生活教育;在日常生活,甚至在學校,沒有人會教我們怎麼吃東西,我們需要一本「社會教課書」,除了國際禮儀,生活上和工作上也需要禮儀,「這些都不是我私自的標準和看法,禮儀本來就是有方法的。」
陳弘美與人接觸的經驗,她認為知性和感性兼備,才能適當使用金錢,並具體地教人如何從內到外,提升生活品味。
每個人都有提升自己的條件,「針對這一點,老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物慾不會幫助我們達成任何事情,應該避免淪為有錢無品的人。」她提到,身在先進開發的國家,國民一定要有正義感,例如搭捷運時,若遇到乘客不讓位給老弱婦孺,「我一定會立刻提醒那些不讓位的人,他們不讓位並非惡意,而是不清楚狀況而已。」陳弘美提醒,父母首先必須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進一步以身教影響孩子。
陳弘美舉例,許多台灣人都被錯誤的價值觀給扭曲了,「台灣名媛總在身上貼了很多名牌,去party扮家家酒,其實,很多名媛也坐公車、在路邊攤吃飯啊,真正的名媛不跑趴,而是注重內涵;越是身在上流社會,人家就越重視妳的談吐,從一個人的談吐就可得知其知性和感性,真正的名媛不是把金子戴掛在身上亮相而已。」陳弘美提及,最幸福的感覺來自友情、愛情、親情,「其實父母不一定要帶孩子出國或買名牌,或者滿足他們在物質上的需求,應該要著重開發孩子的感性層面;歐洲貴族的穿著簡單,他們都將金錢花費在精神層面上。
陳弘美表示,父母和孩子應該擁有學無止境的精神,例如,拿著速食套餐到住家附近的公園曬太陽,和花錢去法國玩,這兩件事的其實是等值的,「不能要求外界給予我們什麼,而是要讓自己要回到原點,才能感受一切;回到原點並不會令人感到厭倦,每天從家裡出發,走不同路線去不同地方散步,我們將發現每天的雲彩都不一樣。」
<家長看過來>提升精神層次 與錢無關
沒有錢去大書店買書,一樣可以買二手書,「生命的價值一切都與錢無關,多看看世面是最重要的;也有很窮的畫家,他們充滿了知性和感性,這皆與畫家的經濟能力無關。」陳弘美用電視節目做比喻:「大家同樣有電視機,重點是你選看了什麼節目?可學到的東西太多了,如何提升自己,端看選擇收看什麼電視節目。
陳弘美建議現代父母,「甚至可以帶著孩子在家做餃子或到戶外野餐,家庭是最基礎的單位,原始人也都是聚在一起吃飯的;孩子生了就要教,不然就像動物一樣。」陳弘美想起小時後,跟媽媽一起做圈圈餅,把廚房弄得亂七八糟的甜蜜回憶。
雖然如此,「我從小是在被打罵之中學到禮儀的。」陳弘美說,關於吃相、衣著……等正確的生活習慣,都是從錯誤中被家人糾正,自然而然學會和知曉所謂的「禮儀」。但目前台灣主要的問題是:很多人不明白自己所不清楚的事物,也不懂得去學習。
她要送給台灣父母一句話:多教導、多刺激孩子思考,人生會面臨許多壓力,有思考力就等於擁有豐富的財產,不要太在意是否擁有金錢,不要一直以物質餵養孩子,應該要讓孩子接觸大自然,擴大孩子的感官。
陳弘美最後強調,給予孩子思索能力,是送給孩子一生的財產,「現代父母有點過度保護孩子,身為父母不是要給孩子好的環境和平坦的路,畢竟孩子的人生不是父母可以控制的。」
陳弘美告誡現代父母,要教導孩子如何建立強壯的雙腳,在人生當中翻山越嶺,腳踏實地開創自己的一條路。
<達人小檔案>陳弘美
出生於台北,其外祖父許丙於日治時期,與日本政商關係良好,陳弘美曾就讀於美國學校並留學日本智大。
畢業後曾任職日本電視公司並於在職時,策畫與歐洲傳統知名禮儀學校成立東京分校,成為專業國際禮儀顧問享譽至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