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水生動物-如何辨別龜與鱉?

如何辨別龜與鱉?

文章日期:2007-11-01 22:53
如何辨別龜與鱉?
鱉和龜有點相像,不過鱉沒有堅硬的甲殼,只有柔軟的外皮(資料來源:自然彩色科學辭典2)。
我們到底要如何辨別龜兄與鱉弟呢?
1.在外型上,龜類和鱉類最明顯的差異在於龜的骨板上覆蓋有角質化的盾板,且與骨板交錯排列,而鱉不但沒有盾板,反而有一層柔軟的皮膚;
2.其次,鱉類的骨板上沒有緣板,其肋骨延伸出肋板的外緣,而龜的外骨骼周圍則有緣板環繞;
3.此外,鱉的頸部與吻突較長,且吻端狀似豬鼻,這是龜兄與鱉弟「長相」上的差別。
4.鱉的尾巴也比龜來得短


 俗語說:「龜笑鱉無尾,鱉笑龜粗皮。」雖然鱉並不是真的沒有尾巴,而龜甲上是角質化的盾板,並非真的皮膚,不過,從這樣的傳述,多少也讓我們看到龜鱉之間的不同,並會心一笑。

參考資料 :奇摩知識

烏龜殼怎麼來的?22千萬年化石說分明2008/11/27

(法新社巴黎26日電) 一塊在中國西南部出土,令人驚訝的22000萬年前的完整化石,解答了一個長久以來對爬蟲類演化的激辯:龜甲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一份刊登在今天出版的「自然(Nature)」科學雜誌中的研究,科學家報告他們發現了一種過去失去聯結的物種:半甲齒龜(Odontochelys semitestacea),牠們的外殼直接從肋骨和背骨演生而來,而不是某些學者所主張的從皮膚演化而來。
這項發現同時讓人推測,烏龜最早可能是生活在水中而非陸地;同時將烏龜最早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再提前大約1000萬年左右。
烏龜發展出一種像防彈衣一樣的上殼,被稱為甲殼(carapace),連接到一個較軟的底部,稱為腹甲(plastron)。
但由於缺乏確切的證據,科學家早從1800年代就一直討論,烏龜的活動房屋是如何形成的。
其中一支理論認為,這種殼是由皮膚逐漸形成的。
但另一種理論認為是先形成腹甲,接著肋骨再自然發展並加寬,同時背骨也變成硬甲殼,讓烏龜可以縮進去躲避掠食者。
加拿大自然科學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ofNature)古生物學家吳肖春(Xiao-chun Wu),也是這份研究的共同作者表示:「有了半甲齒龜,我們現在有清楚的化石證據,證明這種動物的演化過程。」
研究小組召集人,中國杭州的浙江自然博物館(Zhejiang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劉林俊(Lau Lin-Jun,譯名)表示,新發現也指向烏龜原來是水生動物的證據。
半甲齒龜在背部只有一半的殼,但卻和今天的烏龜一樣有完整的腹甲,證明牠的肚子在水中容易暴露在由下而上進襲的掠食者攻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