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環保-雨水從山脈流入海的時間

你愛自然,自然愛你

文章日期:2008-09-20 20:10
你愛自然,自然愛你 2008-9-20
日治時期,雨水從山脈流入海,時間是二十四小時國民黨中國時代,雨水從山脈流入海,時間是八小時。
改變的因素是森林被砍伐、水土被破壞的自然生態。台灣山林的剝削性開發反映了戰後經濟功利主義的無法無天,結果是:每逢颱風肆虐,惡水斷橋、屋毀人亡。
這時候叫天,天不應;這時候喊地,地不理。大地的反撲,多少眼淚也無法慰撫創傷。災難的景象遍佈台灣,遍佈綿延中央山脈、溪流無數的島嶼。
美麗之島千瘡百孔,這豈只是天災?這是人禍。反映的是政治烏煙瘴氣的一面,反映的也是戰後社會的政治病理。一個不正常國家,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交相糟蹋國土,反挫是必然的。
看看南投的廬山溫泉區,河畔的溫泉飯店數十家,竟然只個位數取得合法執照。河床上的建築物倒了,露出沒有基樁的根基。拚觀光,是這樣子的嗎?日治時期,以富士溫泉命名;國民黨中國時代,改以廬山溫泉稱之。沒有自己,任憑他方,怎會穩當?
再說盜採砂石的問題,合法非法,都在官商勾不勾結的影子下。橋起橋斷,在戰後的國民黨中國時代,比日治時期要頻繁多了。一個新橋接一個新橋,橋墩暴露出來,風險歷歷在目。出人命了,大家談問題,但事情一過,又淡忘了。
橋應該是百年基業。日治時期,水文狀況與現在不同,水土的破壞沒現在這麼嚴重;但人心也不一樣,扎實多了。一個已故的耆老曾說,他們當年建橋、建堤防的盡心盡責,與後來無法悶著心參與公共工程,箇中感觸,就是戰後政治品質、社會品格的投影。
颱風、地震,是台灣這個島嶼的自然特色,並非始於今日扎實的心,才能與美麗之島共存共榮!你愛自然,自然才會愛你! (作者李敏勇,詩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