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生質能源

生質能源-1

文章日期:2011-12-23 21:54

痲瘋樹油 生質能源新亮點20111223

工商時報【程鏡明】
由於天然石油逐漸枯竭,在生質能源植物中,痲瘋樹因可生長在邊際土地,生產期長,且不會與糧食作物競爭土地與糧食,已引起許多國家投入生產,國內也積極開發痲瘋樹油技術,中華生質能源學會日前發表最新研發成果。
中華生質能源學會前任理事長暨新豐能源研發長林憲秋博士表示,印尼、印度、緬甸、柬埔寨產痲瘋樹仔含油量均在13%、18%、25%以內,而台灣痲瘋樹種子含油率則高達57%-59%,屬非食用油脂,不會衝擊食用油的供應鏈。
痲瘋樹不與農業經濟作物爭地,又容易生長,環境適應力強。痲瘋樹在田園管理上所需水份及施肥量少,不需投入太多照顧,人力成本低。
尤其痲瘋樹可收穫種子50年,具防風、滯洪、水土保持功能,不會造成環境衝擊的後遺症。
痲瘋樹是一種很粗放的油料作物,只要採用塑膠布覆蓋,種植成功後就不必再投入太多的人力照顧。而若選在雨季種植,可省下灌溉設施費用,進一步降低成本。
以種植成本估算,每公頃費用共計192,500,種植第第一年預估收入67,500元,第二年135,000元,第三年則可達270,000元,經濟效益頗佳。
林憲秋博士強調,依民國98年資料顯示,進口痲瘋樹仔入庫,每噸500美元(1公斤17.5~18元之間),1216日 學術研討會中油派兩位博士蒞臨指導,提供台灣應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可繁殖高含油量之痲瘋樹,煉油產量每公斤35%,每公升33元。目前不論是進口貨或本地產貨,生質柴油相較石油市價來論均賠錢,一定要有政府立法來輔導補助,未來才有發展的希望。
若有計畫地種植能源作物,可振興農業,造福農民;聰明地利用能源作物,可以解決石油危機,且可拯救地球。
生質柴油添加比率 5年後擬調高至5
2011-9-6
研議獎勵補助休耕地種植能源作物
〔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為積極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據透露,政府初步規劃於二一六年提高國內生質柴油的添加比率,由目前的二%提高到五%,即現行的「B二生質柴油」將提升為「B五生質柴油」(五%生質柴油料源與九十五%柴油混合),初估所需生質柴油料源的使用量,將由現在每年十萬公秉提升至二十五萬公秉以上。
契作保證供作生質燃料
其次,為求國內能充分供應生質柴油料源,經濟部能源局日前完成「利用休耕地種植能源作物供產製生質能燃料獎勵補助辦法草案」,正與農委會研議中。據悉,種植能源作物的獎勵為目前農委會規定的休耕補助金額,即每年每公頃最高補助二期共九萬元。
農委會農糧署指出,初估全國目前的休耕地面積,全年二期都休耕的約五萬多公頃,若加上僅休耕一期的農地,共約 二十萬公頃
能源局官員表示,目前國家整體考量仍以確保國內糧食供應優先的「自給自足」原則。為不與民爭糧,政府補助種植能源作物的前提須「原本就休耕的土地」,與既有水稻良田或其他農作物的種植並無衝突,以避免國內生質能的推動,陷入如美國的恐釀糧食短缺、糧價高漲爭議。
開發微藻提煉提高效益
依「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定義,再生能源中的「生質能」是「農林植物、沼氣及國內有機廢棄物直接利用或經處理所產生的能源」。國內發展的生質能,現多指使用生質酒精(乙醇)的酒精汽油與生質柴油二種生質燃料。
官員解釋,獎勵初期將不會對「能源作物」加以定義,未來實際推動後,會視情形進一步檢討。一般而言,業界多以含油脂或糖量高的作物為主,如此轉化效率才高,成本也可壓低,如大豆、甘蔗與玉米等,未來則著眼於以微藻(含高蛋白的一種綠藻)與痲瘋果油(痲瘋樹)為開發方向。
官員補充,未來接受補助的農地,須以契作方式保證全數供生質燃料使用,若因作物時價好而毀約另售,則無法獲得補助。
生質能發展
學者:關鍵在成本2011-9-6
〔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對於國內發展生質能,學者看法相對保守,主要擔憂的是成本問題。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認為,須先確認「產出的能源要大於投入的能源」,若種植能源作物的農田很分散,自然在採收、煉製的過程中運輸成本較高,連帶使得碳排放也高,成本效益的考量十分重要。
政府補貼效益合宜否待精算
他說,若生質能單位成本太高,不如像歐洲,直接將農作物拿去火力電廠燒,轉化為熱能還比較划算,且灰燼還可再用做肥料。至於政府補貼方面,太低沒誘因;太高又變成是全民倒貼生質能源產業。因此,補貼效益是否合宜,政府如何拿捏,將是發展關鍵,究竟台灣發展生質能「是否划得來」,還得進一步精算。
經濟部次長黃重球指出,政府的補貼費用亦是成本之一,各種新能源能否被普遍使用,終歸成本問題。就像雖可利用海水淡化廠提供清水,卻無法全面解決缺水問題,原因在於海水淡化的成本實在太高。
梁啟源也提醒,過去政府曾引進種植黃豆提煉生質柴油,結果發生嚴重病蟲害,最後因產量少失敗收場,故能源作物品種的選擇十分重要。
台大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吳珮瑛指出,台灣能種植能源作物的規模不比美國與巴西,進口的成本是否比國內投入種植划算,值得考量。她說,「只有土地很大的國家才能很奢侈的做這件事」,且在危難時,「糧食的重要性絕對更勝於能源」。
台糖主管則質疑政府政策舉棋不定。今年初國內糖價高漲時,農委會問台糖是否考慮將中南部休耕蔗田復耕,增加砂糖煉製量以穩定物價;不到一年,政府現又稱鼓勵種甘蔗來發展生質能源。「究竟政府要做什麼?」穩定物價與新能源發展間孰重孰輕,須有明確方向。
能源作物油莎豆 花蓮興趣濃
: 2009/12/27
〔記者楊宜中/花蓮報導〕一個希望推動花蓮種植能源作物的民間團體「花蓮縣能源作物研究發展協會」昨天成立,並公開油莎豆很適合在花蓮種植的資訊,強調這種植物除了食用價值外還可當飼料,加上可提煉生質柴油,未來潛力無窮。
昨天花蓮縣能源作物研究發展協會召開成立大會,由謝文富當選為理事長,謝文富對於花蓮未來種植能源作物的發展前景,表示樂觀。
昨成立研究發展協會
謝文富說,自從先進國家在日本簽定「京都協議書」,他也開始研究「綠色能源」。
兩年多前,謝文富開始試驗種植其他的能源作物,希望能尋找出一種可以適合本土性而且多目標用途的能源高經濟作物,發現莎草科的油莎豆是最好的。種植到收成的期間只要120天,其根系發達是最好的水土保持綠植,莎草可以做為家畜飼料,還可焠取做出保養品和保健飲料,根莖果實含有30%的油脂,比橄欖油還要好,也可以做成各種保健食品和美容保養品,榨油後的底油可以轉脂做成生質柴油,剩下的渣是具營養的飼料,根系含有高纖維,可以提煉出酒精。
已培育出第1代油莎豆
謝文富說,花蓮已成功培育出第一代的油莎豆,由於它的油脂呈黃金色,零膽固醇,不油膩帶有清香,已命名為「黃金核桃」。他更希望藉由民間力量的推動,讓花蓮的農業也能走出一條新的路。
 
休耕農地「種石油」 能源局積極推動生質柴油2006/09/03
近年來能源領域的最大議題,就是不斷飆漲的國際原油價格。其實除了我們熟悉的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炭之外,還有第四大能源:「生質能」
政府在民國87年召開全國能源會議之後,就積極推動生質柴油等再生能源,這也是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綱要公約趨勢所做的改變。
能源局局長葉惠青表示,台灣生質柴油的使用能夠跟國內農業部門共同結合,利用它休耕的農地來廣泛種植能源作物(大豆油菜),這是造成我們農業能源跟產業三贏的一個效果。
台灣地區自產能源不足,98%以上的能源需要仰賴進口,為了降低進口能源所帶來的衝擊,目前正加強發展生質柴油,這也是降低對石化燃料依賴的一項做法。
葉惠青指出,在能源部分我們估計,如果一單位的能源熱能的投入就生質柴油來看的話,大概可以產生2.4單位的能源熱能,這是能源效益方面,就環境保護這一部份我們估計,如果國內可以推廣25萬公秉生質柴油的話,那麼一年至少可以減少7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發展生質柴油不但可以幫助國人處理廢食用油,保障飲食安全和健康,還能減輕溫室效應帶來的影響。
 美研究:生質燃料恐升高溫室氣體2009/10/23
 
(法新社華盛頓23日電) 美國專家警告,現存的生質燃料生產管理規則鼓勵濫伐森林,因此意味此科技在減低溫室氣體排放上,是「錯誤」的方法。
在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明天刊出的研究報告,13位科學家呼籲廢除這個有漏洞的管理規則,因為所有生質能源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無論原料為何,都可免責。
率領這項研究的普林斯頓大學學者瑟沁澤(Timothy Searchinger)說:「這是嚴重錯誤,但可立即修正。」
該研究呼籲,世界各國應在12月哥本哈根氣候峰會討論這項議題。各國都抱著在哥本哈根簽署新氣候協議、取代京都議定書(Kyoto Treaty)的希望。
科學家指出,包括美國能源部研究報告在內的多份分析報告發現,此漏洞「在碳排放上限更嚴格之際,將導致全球多數天然森林消失」。
科學家卡門(Daniel Kammen)表示,1997年制定、2005年實施的京都議定書中就有上述條文。京都議定書具有法律約束力,來規範37個已開發國家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n Berkeley)學者卡門指出,歐洲聯盟的排放交易制度(Emissions Trading System)及今年美國眾院議員通過的氣候法案,也啟用有相同漏洞的規定。
這項研究指出,這表示「任何原料生產的生質能源,甚至砍光全世界林地生產出來的生質能源,在減低溫室氣體排放上,是廉價卻錯誤的方法」。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今天公布研究指出,每年全世界有1300萬公頃林地被砍伐殆盡,相當於每分鐘有36足球場消失。
這個環保組織指出,砍伐森林產生全球近20%的溫室氣體。(譯者:中央社陳蓉)
 
 
科學雜誌:先進生質燃料將較汽油造成更多碳排放: 2009/10/23
(路透倫敦/華盛頓22日電) 美國期刊「科學雜誌」(Science)今天刊出的一項研究顯示,新一代的生質燃料,即低碳替代品,在未來幾十年,將較使用汽油平均排出更多二氧化碳。
政府和企業挹注數十億研究經費,研發利用林木及草木生產先進燃料,希望能較汽油減少碳排放,又不會如和現有玉米為主生質燃料排擠食物生產情形。
但此研發發現,在每單位能源上,這種先進的「纖維生物燃料」(cellulosic biofuels)在2000年至2030年期間,實際上將較汽油排放更多碳。
這是因種植快速成長的楊木及熱帶草木所需土地,將使提供食物的農作物無地可種。因此會造成人類砍伐森林,以釋放更多的農地。
而生質燃料作物也需要氮肥,而氮肥就是二氧化碳及更強的氧化亞氮兩種溫室氣體。
但該報告並非指纖維生物燃料完全不能使用。
學者指出,需要審慎思考這問題才能穩操勝算,我們需要仔細考量短期及長期結果。中央社(翻譯)

北美野草生產生質燃料大有可為2008/01/08

(法新社芝加哥七日電)今天披露的研究報告指出,野草柳枝稷(switchgrass)的大規模試驗顯示,此種植物或許較原先所想的更適合作為生質燃料的來源。美國中西部農地進行五年的試驗顯示,以此種北美草原土生土長的野草為原料,能較生產所耗費能源多生產出百分之五百四十可再生能源。
根據小規模研究計畫作出的先前推估認為,此種野草的淨能源產量約為百分之三百四十三。淨能源產量被視為衡量永續性的重要指標。
在林肯地區的內布拉斯加大學從事研究的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遺傳學家伏格爾表示,「當進行農場規模試驗時,結果較預期佳。」
伏格爾又說:「仍有很多進一步改善空間。在本試驗中,此植物是供生產牧草和保育之用。如今我們繁殖此植物是專門充當能源作物使用。」
美國農業部發行的「金浪」雜誌引述美國農業部的統計數字顯示,二零零七年全球生質燃料產量,已從公元兩千年的 四十八億加侖 躍增至三倍,達約 一百六十億加侖 ,但仍僅佔全球運輸燃料供應量的不到百分之三比重。
 
 
生質能源是最近在發展的一種替代性能源
利用植物油脂(如黃豆油)的交酯化反應(Transesterification)而製取的黃豆油脂肪酸甲酯(Methyl Soyate,稱為生質柴油Biodiese1Soy Biodiese1)可取代部份石油柴油(Petro diesel)以改善各種車輛排放的廢氣品質。
也有一說可利用油菜籽提煉生質柴油,取代傳統石油,或用甜菜生產乙醇也可以取代現行燃料!
發展「替代石油農業」,意即發展「生質柴油」(有人亦稱為「乙醇汽油」)。生質柴油的物理和化學特性都和一般柴油相似,可直接使用於柴油引擎,故車輛的引擎不需經過改裝或調整,相較於其他替代能源,如燃料電池等,其發展技術上的難題較少。
因此所謂生質油指的應該是泛指利用科技將有機體轉化為能源的一種代名詞!
此外,生質柴油的來源可藉由種植能源農業長期提供,其可再生的特性,可紓解能源供應中斷的危機;能源作物的種植亦可保育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以及具有增加農民收入來源,改善農民生活等優點;另一方面,質柴油的成份不含硫,燃燒後污染排放低於傳統柴油,可改善空氣,減少溫室效應。
能源農業作物的種類很多,包括甘蔗、玉米、紅薯、木薯、甜高梁,以及葵花籽、花生、椰子、棕桐、橡膠等。由於玉米在中國大陸的糧食市場中供過於求,且每噸玉米約可轉換370的乙醇,每年種植即可產生源源不斷的酒精,故目前中國大陸有關部門正在玉米主產地吉林省進行試驗,利用玉米來做甲醇生產生質柴油,並以10%的比率添加於汽油中,以驅動汽車。
農作物─發酵→乙醇─能源
 
 
 
能源作物 向日葵計畫夭折200816 星期日
〔記者黃淑莉、田瑞華/綜合報導〕推廣生質能源,政府獎勵農民栽種能源作物,但因向日葵生產成本高,今年廠商不再收購。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表示,一期向日葵於春天栽種,容易遇到雨季長得不好,籽實榨不出油。二期向日葵於九月、十月間栽種情況比較好。如果有廠商願收購向日葵籽實,農委會將持續補助。
農糧署九十五年在雲林、嘉義及台南等地的休耕農地,示範推廣能源作物共一千七百多公頃;九十六年擴及台南、嘉義、雲林、桃園及台北縣等廿四個鄉鎮市,種植達三千三百多公頃,供應產製生質柴油的原料給國內生質柴油廠使用。
從大豆及向日葵籽實產製的生質柴油,全部供應經濟部「綠色公車」及「綠色鄉城」等示範推廣計畫使用。
雲林縣前年預計推廣種植 兩百八十公頃 ,實際栽種僅數 十公頃 ,去年只剩 三十公頃 左右,今年收購種子代工榨油的廠商,不再收購向日葵種子。
古坑鄉劉姓農民表示,向日葵種子 一公斤 一百元,可撒播一分地,全部要靠人工栽種,雖不太需要施肥、管理,但種子才剛種下,大批斑鳩即聞香「造訪」。收成後,又得靠人工收集種子、曬乾, 一公斤 才賣二十元,實在不敷成本。
據指出,廠商收購種子成本比進口種子貴,榨油後的殘渣廢棄物又無處可去,製油成本高,賣油價格低,沒有利潤。農會人員說,國內生產成本高,是向日葵「夭折」的主要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