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睡眠-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小檔案松果體分泌荷爾蒙 可促進睡眠2011-9-19

「褪黑激素」是腦部「松果體」所分泌的一種特殊的荷爾蒙。人在接近入睡時便會開始分泌褪黑激素,並在半夜達到高峰,早晨醒來前,濃度便會逐漸下降,而夜間最高分泌量,約可達白天的5-10倍。主要是褪黑激素分泌會受外界光線變化影響,在夜晚時,大量分泌使人容易入眠,而白天光線透過眼睛視網膜最後傳至松果體,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它也會隨生理週期節律變化,新生兒開始上升至青春期前,青春期之後一路下降,尤其40歲下降更快,至780歲時已測不到此激素。

褪黑激素可以促進睡眠、調節生理時鐘,不少旅行調時差、睡眠品質不好者會補充褪黑激素。也有研究發現,褪黑激素可以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因此被認為可以抗衰老;相對地,若年紀增長、睡眠不足或晚上長期處於燈光下,都會減少其釋放量,長期下來,衰老、精神不振、神經衰弱及一些身體病痛等就會接踵而至。

褪黑激素也是抗壓的荷爾蒙,如果缺乏會讓人顯得煩躁不安,影響情緒,也會降低免疫力,增加罹癌風險。

(資料來源: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口述、醫學網站/記者鍾麗華整理)

睡眠不足將使你魅力大減2011/09/20


作者:蔡宇哲

一般人常說要睡美容覺,意即若是睡眠不充足的話看起來就會沒精神、不漂亮。這樣的說法雖普遍被大眾所接受,然而這是有研究證實的嗎?另一方面,人臉有數百條肌肉控制著各式各樣的表情,雖然我們可以輕易辨別出他人喜、怒、哀、樂等基本情緒的表情,但對於更細微的狀態變化是否能夠察覺呢?就如同影集「別對我撒謊(Lie to me)」中主角可以察覺他人刻意掩飾的微表情(microexpression)一樣。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John Axelsson教授進行了一個研究,同時解答了上述兩個疑惑。他想瞭解人在熬夜沒睡後,他人是否可由臉部表情察覺出來。

研究中找了23位健康成人(11位女性),年齡為18-31歲,讓每人都各經歷正常睡眠與睡眠剝奪(連續31小時維持清醒)兩種操弄(兩次操弄間隔至少一週)後,在下午2-3點時拍照。兩次拍照時皆須素顏並穿著類似的服裝,以避免外在裝扮造成差異。拍照時被要求須坐直、臉部放鬆、無特殊情緒狀態下直視鏡頭,這些要求都是為了避免由非表情線索透露出兩種睡眠情境的差異。46張照片由另外65位受試者(18-61歲,40位女性)來評斷,他們並不知道那些照片中人的狀態是正常睡眠與否,僅需針對照片中人的吸引力(attractiveness)、健康(health)與疲勞度(tiredness)三項來進行評分。

結果發現:評分者對於熬夜未睡後所拍的照片覺得較沒吸引力,同時在健康與疲勞度上的得分都顯著低於正常睡眠時。且這三項間的相關性非常高,當照片看起來覺得不健康、疲勞的同時,就會覺得這人缺乏吸引力,這與我們一般想法是接近的。

結論很簡單,就算你天生麗質難自棄,熬夜沒睡後不會有肌膚暗沉、黑眼圈的問題,旁人就是有辦法看出那細微的差異,這樣的影響對外觀感受而言是負面的,沒睡看起來就是不健康、沒吸引力。

記得,下次要跟心儀的異性約會時,前一晚除了梳洗、敷面膜跟去角質外,給自己一個充足的睡眠,才能讓隔天的電力十足、吸引力滿點!

原始文獻:

Beauty sleep: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erceived health and attractiveness of sleep deprived people.

長年積欠睡眠債 失眠又易胖2011-8-27


文/王興耀

談到「睡眠債」,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究竟什麼是「睡眠債」?美國芝加哥大學克雷曼(Kleitman)被尊為睡眠研究之父,是第一位提出此概念者:所謂「睡眠債」並非短期12天之急性睡眠不足,需為長年的「慢性睡眠剝奪」才算是。

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的調查,1/3美國成年人每晚睡眠少於7個小時,此類成人有高比例已捲入睡眠債的漩渦中。人類基本睡眠時數因人或種族而異,但是7小時對大多數成人而言,是最基本的要求。

造成「睡眠債」的原因眾多,但以生態改變、科技發明的影響最大,說明如下:

●300年前人類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120年前愛迪生發明電燈後,中產階級延後12小時上床。美國睡眠基金會指出,相較於100年前,人類的睡眠時間平均少了20%,約短少23小時。

70年前電視機問世後,人類睡眠作息又往後延12小時,人類每晚盯著螢光幕,對腦部的生物時鐘造成破壞。根據國外的老鼠實驗顯示,頻繁接受閃光照視,不僅會降低睡眠品質,且會導致肥胖。

45年前電腦出現,以及20年前網際網路的普遍使用,都使人類腦部面臨閃光干擾風暴。

上述科技改變了人類生活作息,進而衍生「睡眠債」,而長期的睡眠債也是慢性失眠的肇因之一,將影響人體免疫系統,造成「體瘦素」下降,發炎細胞激素增加,而逐漸衍生「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與肥胖,此新陳代謝障礙亦會反向惡化失眠。有鑑於此,美國糖尿病醫學會在3年前便開始呼籲,早睡早起且睡飽對糖尿病、肥胖有改善效果。

由於現代人對「睡眠債」多不自覺,可以預測的是三高、肥胖及失眠的比例會逐年增加。有些人透過「少吃、多運動」卻仍然肥胖,主要原因就是長年睡眠債與合併失眠。

故想要擺脫「睡眠債」的干擾,建議:

「早睡早起,且睡飽」,有效率的睡覺在健康上很重要,避免白天補眠。

晚上早點關掉閃光特質的電腦、電視,身心放鬆找回優質好眠。

〈獨家〉「小六生11點上床」 拚升學難睡飽!2010/11/25


台灣的學生都睡不飽,晚一個小時上學就能解決嗎?記者實地到國小普查,發現大部分學生每天早上6點起床,4點放學後不是回家,而是要到安親班等到8點,爸媽下班來接,回到家還得複習作業,有的最晚11點才上床睡覺,一天睡不滿8小時,會不會延後1小時上課,小朋友睡眠時間越拖越晚,到時候還是睡不飽,醫師擔心恐怕會影響小朋友發育。

記者:「等一下下課去哪裡?」學生:「安親班。」

30幾個學生,超過8成舉手,每個都是要到安親班等爸媽下班接回家。小六生:「常常考試,然後要上國中了。」記者:「上國中壓力大?」小六生:「對,壓力很大。」

學生:「很晚睡啊,然後會失眠。」

小學生壓力真的這麼大嗎?尤其是準備升國中的高年級生,記者實際觀察,早上6點就得起床,趕上第一堂8點的課,下午4點放學後得先在安親班待到78點,回到家9點複習功課、洗個澡,睡覺時間已經是晚上11點,算一算一天睡不到8小時。

台大精神科醫師高淑芬:「四到五年級,甚至到國三,應該至少要9小時,睡眠不足的小孩子,白天會很想睡覺,他可能會變得很暴躁。

學習、發育中的孩子,睡眠的確重要。再看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把學生上學時間從早上9點延後到10點,遲到比例下降8%、缺課率下降27%,重點是數學、英語都有進步。新湖國小校長廖文彬:「這應該是對教育方面來說,滿值得考量的。」

底該幾點上學,教育部交給各縣市自己決定,但晚點上課,就能像國外研究達到效果嗎?以台灣學生普遍晚睡的現象來看,要改善睡不飽,無形的課業壓力,恐怕才最難解決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