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動物-鏘魚-黑斑豬齒魚-金槍魚-章魚-鱧魚-魟魚-光燈頰鯛

魚-1

文章日期:2011-11-27 22:00
魔法泥土養魚加水30分鐘"現形" 2011/10/08
用泥土就能養魚,這聽起來真的很神奇,這是新推出的魔法魚,用保存技術讓魚卵可以休眠在泥土裡面,如果要養魚,只要把這魔法泥土加一點點水,30分鐘後,小魚就會出現了。
打開這個小紙盒,拿出一包泥土,還有小玻璃瓶,可不是要種盆栽而是要養魚,泥土怎麼養魚?先把這包泥土,加入乾淨礦泉水中,接著就等30分鐘,神奇的事發生囉,有大約1公厘的透明小魚,在水裡游啊遊。
但怎麼泥土會變出魚,原來有個小秘密,這種魚叫鏘魚,原產地在非洲,特性是乾季產卵在腐土裡,只要一下雨就孵化,所以用保存技術,存在土裡的魚卵,當然碰到礦泉水就會生小魚,而且長大後就會變成這種五顏六色的漂亮模樣,而泥土養小魚,也讓這神奇魚,變成現在最熱門的可愛寵物
 
魚也會用工具!撞岩石開蚌殼
2011-7-13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英國每日郵報12日報導,專業潛水員史考特加德納日前在澳洲大堡礁探險時,聽到奇怪劈啪聲,於是游向聲音的方向看個究竟。赫然發現一條黑斑豬齒魚(Blackspot tuskfish)正叼著一個蚌殼,用力往海床上岩石撞擊。很快地,殼就打開了,這隻魚享受到一頓美餐。加德納用手持攝影機將過程拍下,這是首次拍到野生魚類使用工具的畫面。
首次拍到影像證據
工具的使用向來被認為是人類智慧的獨特體現,然而最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多動物顯示出牠們同樣具有使用工具的能力。例如很多靈長類會用石頭砸開堅果,但是魚類的工具使用從未被記錄到。
加德納這次記錄到的豬齒魚,無疑具有工具使用的技巧;散布在礁石附近的蚌殼碎片,也顯示這行為不是偶然。
澳洲麥克里大學的行為生態學家庫倫布朗指出,以前也有過有關魚類借助岩石砸開貝殼獲取食物的說法,但是從沒有任何的影像證據。尤其令他振奮的是,加德納拍攝到的這條魚並非首次使用這種方法獲取食物,而是一種長期進行的慣常行為。
不過也有一些人持保留態度,認為對於使用工具的定義應更嚴格,即動物必須拿起工具,而非僅僅借助它。但是魚類可沒有能夠拿起物體的手臂,因此布朗希望此一定義能夠修正,以便魚類的這種獨特工具使用行為也能得到承認。
他說:「工具使用的定義最大問題之一在於,它全然是為靈長類動物制定的;可是在水面下想要揮動你的大榔頭可不太方便。
 研究:金槍魚最吵鱈魚最靜2010/07/07
紐西蘭研究人員說,在海裡金槍魚最吵從早說到晚。鱈魚比較安靜,多半用肢體語言溝通。
奧克蘭大學研究人員賈查理經過多年研究發現,海底的世界相當熱鬧。他把魚放進水族箱裡,利用水底麥克風以及水紋儀監測這些魚的動靜。
他說,根據他的觀察,魚類會用聲音或是動作傳達訊息。他們傳遞的訊息包括談情說愛、警告情敵、指引行進路線等等。當然有時候他們也只是閒聊。賈查理說,很多魚類不會發聲而是用魚鰾震動改變水紋傳達訊息。
賈查理說,根據他的觀察金槍魚的話最多,不休息的時候都在哇啦哇啦的叫。鱈魚的話很少,只有交配的季節比較愛說話。他說,金魚是不會說話的。不過,金魚是很好的聽眾。所以養金魚的人不妨常跟金魚說說話。
賈查理說,下一步他希望能聽懂魚的話。
 
深海新發現:烏賊蠕蟲: 2010/11/24
(法新社巴黎24日電) 科學家今天公開1種在印尼與菲律賓之間深海海域發現的輕飄飄詭異生物。
烏賊蠕蟲(squidworm)可長達9.4公分,外型比它的名字優雅許多。
它靠著擺動身體兩側細細、像骨牌排列的槳狀突出物,能垂直向上游動。
10根和身體同長,甚至比身體還長的觸鬚從它的頭部伸出,另外還有6對突出彎曲的頸背器官,負責烏賊蠕蟲的味覺與嗅覺。
美國加州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學者奧斯本(KarenOsborn)為首的3位海洋生物學家,利用遙控潛水器材在西里伯斯海Celebes Sea海面下2.8公里處,發現了這種前所未見的新生物。
科學家表示,烏賊蠕蟲棲息在海床上方約100 -200公尺的水域,那裡有許多尚未發現的動植物。
截至目前為止,該區域有很大一部分未經探索,因為採集工具有的只能順著海床刮取樣本,要不然就是採到的樣本都混在一起,拉到海面上後根本不能用,或是無法辨識。(譯者:中央社戴雅真)
海底總動員 蟹蝦橫行2010-8-4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滿口尖牙、一臉凶惡的龍魚,只不過是海洋生物普查新發現的眾多物種之一。2日公佈的最新海洋生物普查指出,澳洲和日本海域號稱擁有全球最多樣的海洋生物,但浩瀚的海洋中,生物多樣得令人驚歎,估計至少仍有60%物種尚待發掘;而有別於一般人對海洋的刻板印象,海中最多的不是魚類,而是螃蟹、龍蝦這些甲殼類生物。
澳日海域 生物最多樣
這項耗資65000萬美元的海洋生物普查,在10年間觀察了25個主要海域,目前尚待印尼、菲律賓、馬達加斯加與阿拉伯海等地的資料傳回,即可彙整成更完整的資料,並於10月公佈更大型的結果。不過科學家表示,儘管經過10年研究,科學家對海洋也僅多了些約略的了解,以海洋如此無邊無際的情況看來,10月的報告也不可能一窺海洋全貌。
2日公佈的普查結果顯示,10年來發現超過1200種新海洋生物,但是海洋中至少還有60%80%的生物是人類所不知的。每個海域平均有10750個已知、已命名的物種,澳洲和日本海域海洋生物種類最多,各擁有約33000種已知生物;而除了澳洲與日本之外,海洋生物最多樣的前5名還包括中國外海(22365種)、地中海(16848種)與墨西哥灣(15374種)。
普查也發現,有別於一般人想到海洋就想到魚與鯨魚的既定觀念,海洋中的最大族群其實是甲殼類,約佔19%,魚類僅佔12%,鯨魚更只佔2%
相對來說較為孤立的海域,如澳洲、紐西蘭、南極與南非,特有物種最多;反觀地中海地區,卻有高達600種外來物種,佔全部物種的4%地中海海域也是人類活動威脅海洋生態最明顯的兩大地區之一,過度捕魚與污染情況相當嚴重另一個受威脅海域則是4月間因英國石油油井漏油遭遇生態浩劫的墨西哥灣。
這份80多國、近400位科學家彙整的資料,旨在盡可能正確地評估海洋的多樣、豐富與生態分布。領導研究的奧克蘭大學寇斯特羅博士表示,迫切需要這份清單的原因有二:第一,分類學專業能力下滑,影響到發現與描繪新物種的能力;第二,海洋生物就像陸地物種一樣,因人類活動數量大幅減少、甚至走向滅絕。
普查結果刊載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
 
巨章魚有耳如小飛象? 海洋普查掘1.8萬新物種2009/11/24
一項由兩千多位科學家聯手進行的十年海洋普查,如今有了重大發現,科學家們在高壓又沒有光線的深海,找到將近18千種新生物,其中有外型很像大象耳朵的章魚,也有可以活一百年的長壽魚,揭開神秘的深海面紗。
漆黑的深海氣氛令人屏息,百萬種未知生物的神秘面紗,正由兩千多位科學家聯手掀起。一隻生活在1.6公里 深海的章魚, 兩公尺 的身長是目前發現的章魚物種中尺寸最大的,最大特徵就是身上一對宛如大象耳朵般的「翅膀」,讓發現牠的科學家給了牠一個可愛的暱稱叫Dumbo,也就是卡通《小飛象》裡的主角。
美國國家海洋中心人員表示,第一次潛入深海的人,乍看之下會以為是進入沙漠,沒有生物能在此生存,但越看就發現越多生物,現在我們發現,深海的生物種類可能比熱帶雨林還多。
據了解,這項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畫由80個國家、超過兩千名科學家共同進行,在墨西哥灣、北大西洋、南美太平洋等海域作漫遊勘測,十年來,科學家發現超過17500種新物種中,大部分是已知生物包括螃蟹、蝦子、蟲和水母的「遠親」。
很多人都很好奇,牠們如何能夠在沒有光線又巨大壓力的深海生存,科學家目前尚未找到答案,唯一知道的是,牠們靠著如雪花般傾瀉下來的腐朽物質維生。
除了小飛象章魚外,科學家還發現一種可以活到一百歲的魚,以及專門鑽油的長條蟲子。這項海洋生物普查即將在明年結束,專家保守預估,至少還有百萬種深海物種正等待被發掘。
 
寵物魚變「魚斯拉」威脅北美河流生態2009/11/24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22日專電)鱧魚在亞洲是常見食用魚,近年被當成寵物魚引入美國,但因部份飼主棄養任意放生,對北美河流生態造成嚴重威脅,甚至讓鱧魚被冠上「魚斯拉」的恐怖封號。
鱧魚(Snakehead fish)源於中國,又稱蛇頭魚。近年來它在美國媒體上可說是惡名昭彰,「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節目甚至拿「酷斯拉」一詞做文章,把嚴重侵略北美河流生態的鱧魚冠上「魚斯拉」(Fishzilla)的可怕綽號。
原本被引入美國當做寵物魚或觀賞魚的鱧魚,遭到部份飼主丟棄到河裏之後,大量掠食當地魚類等生物,嚴重破壞生態平衡。
美國農業部資料,鱧魚最早入侵美國河流的書面紀錄是2002年。當時馬里蘭州發現了一隻烏鱧(Northern Snakehead),又稱北方蛇頭魚。
直到今天,美國東部沿岸從麻薩諸塞州、紐約州、賓州、北卡羅來納州一直到佛羅里達州,都證實有烏鱧在河流出沒。靠近芝加哥的密西根湖及遠在美國西岸的加州銀木湖(Silverwood Lake),也都證實有烏鱧的出現。
某些飼主非法棄養正是導致如今鱧魚嚴重威脅河川生態平衡的主因,使得美國各地政府環保機關對於鱧魚飼主特別「關照」,今年稍早還因此引發一名紐約州的鱧魚飼主嚴重抗議的風波。
迪維爾索(Chris Deverso)在家中魚缸裏養一隻叫「洛基」(Rocky)的鱧魚有11年,不只當寵物,也當成家庭成員之一。
紐約州政府基於保護當地生態平衡的前提,加上某些資訊有落差,竟對迪維爾索發出通知,下令這隻鱧魚因為有危險之虞所以必須「處死」,引發迪維爾索與某些生態保育人士嚴重抗議。
經過不斷協調,主管機關最後同意讓迪維爾索以「觀賞或教育類魚隻用途」的名義申請危險魚類飼養執照,申請費用高達500美元
他在YouTube短片上說,500美元是不小數目,但不管是為了自己所養的狗、貓或魚,他都願意盡一切力量去保護寵物的生命,「覺得自己的奮鬥是有重要意義的,完全不覺得是浪費錢或浪費時間。」
由於鱧魚數量有日益增加的趨勢,不少釣客一不小心就會釣到鱧魚,為此,維吉尼亞州主管機關便對喜歡釣魚的民眾做出「如果釣到鱧魚該如何處理?」的明確說明,那就是要釣客直接把魚殺了,「千萬不要把魚放回河中。」981122
 (ㄌ|ˇ):動物名。科。體呈圓柱狀,灰棕色或深褐色。腹部白色,背部有暗褐色縱帶,側邊有大塊暗色斑紋。口大,頭部似蛇頭。肉食性。
 
魚產八胞胎 海生館新紀錄2011/04/11
飼養於屏東海生館大洋池的邁氏條尾魟夫妻,繼去年初產下七胞胎後,今年再次傳出喜訊,一舉產下八胞胎魟魚寶寶,同時也創下開館十多年來,產下多隻魟魚的新紀錄,繁殖能力驚人!
海生館說,八隻魟魚寶寶是大洋池飼育人員,在進行水下巡視缸體時所發現,由於體型太小,深怕被其他大型魚類攻擊,因此先移至適應池中飼養。
由於魟魚的體表沒有硬骨魚的鱗片,只有一層黏膜,很容易被寄生蟲吸咬,而出血受傷,因此每週讓魟魚寶寶享受一次的「泡澡」樂趣,利用淡水以去除體表的寄生蟲如肌蟲等,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況;並且也準備了喜歡吃的蛤蜊、螃蟹、魚肉來餵食,直到八胞胎能夠適應大洋池的生長狀況後,再放入缸體中飼育。
邁氏條尾魟繁殖方式為卵胎生,達到性成熟的魟魚經交配後,受精卵在母魟魚體內形成,漸漸形成胚胎,由受精卵提供養份,持續的在母燕魟體內成長,有別於其他軟骨魚類如鯊魚,排出卵鞘的方式產卵;因此這八隻小魟魚的外觀,與親代簡直一模一樣,現體長約卅公分大小,十分可愛。
海生館表示,魟魚的游泳能力不強,主要是靠身體兩側進行波浪擺動方式前進,當在水底休息時,會將全身埋於沙中,只露出尾巴及細長的毒刺,防禦來犯的敵人。民眾在海邊潛水或戲水,若遇到魟魚時,千萬不要隨便補捉及觸摸,以免受到刺傷。
 怪魚 眼皮下藏手電筒2011/03/19
自由時報記者蔡宗憲/車城報導〕驚人新發現!有「市場魚博士」外號的海生館魚類專家何宣慶,去年底在台東魚市場意外發現一隻長相奇特的黑魚,高價向漁民買回研究後,發現是世界上未曾有紀錄的燈頰鯛,初步命名為「光燈頰鯛」,相當具有研究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